雖然是2005年7月24日全台首播,但在前一天東森幼幼台有播出搶先看節目所以就是這一天,在這二十年來當真珠美人魚全台首播後究竟讓台灣觀眾改變了甚麼想法與帶來甚麼實質上的影響?
二十年,又是另一部動畫系列迎來全台首播的二十年歲月,而且今天這一次是過去以全數將主題曲片尾曲甚至插入歌都直接翻成中文的真珠美人魚系列動畫。然後這個二十年當中最後一次看到其重播已經是大約七年前還是八年前的事情了,因為當時的中文翻唱歌風潮(跟十年後的妖怪手錶系列風潮很相似,但真珠美人魚是最初的始祖之一)所致,而我有一種不知道該怎麼用言語形容中文翻唱歌的感覺,該說是悔恨還是說不是原版的就感覺不對勁的那種,因此也覺得我是極少數產生反感的台灣觀眾之一。然後我也聽說四年前重啟的漫畫版最後以風評很差的結局收場,看來有一段時間之內真珠美人魚動畫系列不會再次重新製作了,然後今天台灣童裝界流行的是粉紅豬小妹還是Baby Shark之類的。
我那個時候剛好是從小學六年級升上國中一年級、人在板橋區親戚家度假,然後也是八月份慶祝本人13歲生日的時候,雖然如此但我除了對台視當時最新開播的動畫之外,對於2005年7月23日在東森幼幼台播出搶先看節目的真珠美人魚不太會有想探究的感覺。因為母親一直在灌輸說真珠美人魚是給幼兒園還是小學一到二年級的學生收看的,如果要說當時眾多幼兒園與小學生難以理解原版的主題曲片尾曲以及插入歌所以要翻唱成中文,按照當時的我其心底的想法而言是可以理解的。然後我因為身為國中生課業比小學重的關係,所以除卻有空還是假日之外不是有那種時間可以看真珠美人魚,況且我那時候收看的動畫大部分就是魔法少年賈修、航海王、數碼寶貝系列、機器貓、小丸子、忍者亂太郎以及後來成為我心目中頭號敵人的烏龍派出所動畫。
後來在隔年還是2007年的時候,華視主頻道很意外的在工作日下午五點半開播該動畫,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在電視上聽到真珠美人魚的日文原聲版。然後我已經不知道當初飾演七海露亞的聲優在今天這時候的現況已經怎樣了,只記得一部分如淺野麻由美、伊東美彌子、松岡由貴、岸尾大輔、新谷良子、新井里美以及喜多村英梨這些,同時剛開始只有主角三人戰鬥時才以唱歌戰鬥,但好像在第52集前後進入最新篇章當下,新登場的反派也開始以唱歌來反制三位主角。這個時候我注意到只要有唱歌以及對白混雜的一些片段,中文字幕中有一部分是用夾注號來表示的,跟過去多數中文字幕只有標註背景中的招牌、額外的日文字幕中表示的人名和地名等常見做法完全不同,這在2005年那時候可是第一次看到後製組用這種作法。
後來要說重播的話,最後一次看到大概是在2015還是2016年前後的MOMO親子台頻道了,過了二十年時間後再來回顧該動畫之下,雖然是由當時台灣主流電視頻道與相關媒體炒作下所創造出來的本土化動畫實證之一,不過到頭來該動畫的影響力除了當初數量不少的中文翻唱歌、眼睛如同漫畫家種村有菜的角色設計之外,其餘的就只剩為數不多的同人本價值了吧?然後我本人曾經在疫情爆發之際在某處討論版有聽過說「台灣的VTuber套皮歌手在挑選過往部分動畫的中文翻唱歌當下,只會選《黑暗的巴洛克》這曲目來唱而已」的傳聞,從這裡我可以看出台灣觀眾的美學僵化多嚴重這情形終於在疫情爆發前夕顯現出來,就跟今天死硬的瘋狂連環重播相同內容的老舊長篇動畫之電視台那樣。
我那個時候剛好是從小學六年級升上國中一年級、人在板橋區親戚家度假,然後也是八月份慶祝本人13歲生日的時候,雖然如此但我除了對台視當時最新開播的動畫之外,對於2005年7月23日在東森幼幼台播出搶先看節目的真珠美人魚不太會有想探究的感覺。因為母親一直在灌輸說真珠美人魚是給幼兒園還是小學一到二年級的學生收看的,如果要說當時眾多幼兒園與小學生難以理解原版的主題曲片尾曲以及插入歌所以要翻唱成中文,按照當時的我其心底的想法而言是可以理解的。然後我因為身為國中生課業比小學重的關係,所以除卻有空還是假日之外不是有那種時間可以看真珠美人魚,況且我那時候收看的動畫大部分就是魔法少年賈修、航海王、數碼寶貝系列、機器貓、小丸子、忍者亂太郎以及後來成為我心目中頭號敵人的烏龍派出所動畫。
後來在隔年還是2007年的時候,華視主頻道很意外的在工作日下午五點半開播該動畫,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在電視上聽到真珠美人魚的日文原聲版。然後我已經不知道當初飾演七海露亞的聲優在今天這時候的現況已經怎樣了,只記得一部分如淺野麻由美、伊東美彌子、松岡由貴、岸尾大輔、新谷良子、新井里美以及喜多村英梨這些,同時剛開始只有主角三人戰鬥時才以唱歌戰鬥,但好像在第52集前後進入最新篇章當下,新登場的反派也開始以唱歌來反制三位主角。這個時候我注意到只要有唱歌以及對白混雜的一些片段,中文字幕中有一部分是用夾注號來表示的,跟過去多數中文字幕只有標註背景中的招牌、額外的日文字幕中表示的人名和地名等常見做法完全不同,這在2005年那時候可是第一次看到後製組用這種作法。
後來要說重播的話,最後一次看到大概是在2015還是2016年前後的MOMO親子台頻道了,過了二十年時間後再來回顧該動畫之下,雖然是由當時台灣主流電視頻道與相關媒體炒作下所創造出來的本土化動畫實證之一,不過到頭來該動畫的影響力除了當初數量不少的中文翻唱歌、眼睛如同漫畫家種村有菜的角色設計之外,其餘的就只剩為數不多的同人本價值了吧?然後我本人曾經在疫情爆發之際在某處討論版有聽過說「台灣的VTuber套皮歌手在挑選過往部分動畫的中文翻唱歌當下,只會選《黑暗的巴洛克》這曲目來唱而已」的傳聞,從這裡我可以看出台灣觀眾的美學僵化多嚴重這情形終於在疫情爆發前夕顯現出來,就跟今天死硬的瘋狂連環重播相同內容的老舊長篇動畫之電視台那樣。
在這漫長的二十年時間當中,我們對於那些聲優、引進台灣後的播映情形是如何我們大略知情了,只是未來除了新我們這一家動畫那種情形之外,還會再次有第二次真珠美人魚的風潮嗎?2005年當時電視台的態度還會一如往常嗎?
二十年,從小孩到大人、從中年到老年、當初13歲的我也已經成年了,然後按目前老三台的情形以及有知名頻道收攤關閉的發展,無論是當初7月23日的真珠美人魚搶先看節目還是隔天正式播出的本篇,都已經是一葉知秋的狀態了。想當年真珠美人魚系列動畫在正式開播前一兩個月之內,東森幼幼台就在廣告時間大量播送約三到四首不同的中文翻唱主題曲、片尾曲還是插入歌那些,搞不好一段MV的片長大約就是2016年我發現到的《PAPA DOG》動畫東森版預告片的兩倍左右,而且就算到了當時的孩子們去睡覺的半夜也仍然是在廣告時間打很兇的地步。若不是該動畫系列對當時的東森電視來說是一個重要且極大的創舉就是電視台很早就已經安排好,選為下一個準備要向無知觀眾洗腦的工具。
然後不得不承認的是:真珠美人魚搶先看也使當初有看過幾次的男孩觀眾培養起一些特殊性癖,例如說深邃的乳溝、下半身為魚身且肚臍眼很漂亮、然後還有卵胎生甚至是體外受精之類的,儘管美人魚身上多少會有魚腥味且還有安徒生童話的人魚公主設定給限制,只要在最後上演一場男人與美人魚交往過程的「全壘打」便甚麼都不重要了,既使後來會產下與陸地上的男人混種的女孩子。可是有的時候男人會被性格偏激且有攻擊性的美人魚給殺害,並製作成肉塊給鯊魚吃,像這種的就別再精蟲衝腦的想跟美人魚來個「全壘打」了,最好是離那些激進派的美人魚地盤遠一點,其他種族的女性也是有機會談戀愛的,就要看那位男人是否還想要保住自己一條命逃離那座海了。
不過說,我當初在創立自己的部落格前後一段時間,有提到當時有幾首中文翻唱的主題曲是喜多村英梨獻唱的。然後喜多村英梨在當時那時候可是剛出道一年時間的新世代聲優,而身為台灣觀眾之一的我也因此有眼不識泰山,因此後來一段時間內我對於喜多村英梨的印象還算是深刻。後期大多數的深夜動畫中都有看過其出場飾演主角還是主角的朋友,甚至當上光之美少女,然後延伸至今天這時候的《忍者與殺手的同居日常》劇情中叛逃出村的女忍者村首領小黑,可是就算當初的華視版本可以聽日文原聲版,但因為中文翻唱歌與其他因素所產生出來的隔閡,導致現在的台灣觀眾認知中無法把喜多村英梨與真珠美人魚做個連結,然後我會讓當初2005年東森幼幼台的職員們知道這一切的變化,也要讓他們看看這個《忍者與殺手的同居日常》推出時的錄音特輯影片。
然後不得不承認的是:真珠美人魚搶先看也使當初有看過幾次的男孩觀眾培養起一些特殊性癖,例如說深邃的乳溝、下半身為魚身且肚臍眼很漂亮、然後還有卵胎生甚至是體外受精之類的,儘管美人魚身上多少會有魚腥味且還有安徒生童話的人魚公主設定給限制,只要在最後上演一場男人與美人魚交往過程的「全壘打」便甚麼都不重要了,既使後來會產下與陸地上的男人混種的女孩子。可是有的時候男人會被性格偏激且有攻擊性的美人魚給殺害,並製作成肉塊給鯊魚吃,像這種的就別再精蟲衝腦的想跟美人魚來個「全壘打」了,最好是離那些激進派的美人魚地盤遠一點,其他種族的女性也是有機會談戀愛的,就要看那位男人是否還想要保住自己一條命逃離那座海了。
不過說,我當初在創立自己的部落格前後一段時間,有提到當時有幾首中文翻唱的主題曲是喜多村英梨獻唱的。然後喜多村英梨在當時那時候可是剛出道一年時間的新世代聲優,而身為台灣觀眾之一的我也因此有眼不識泰山,因此後來一段時間內我對於喜多村英梨的印象還算是深刻。後期大多數的深夜動畫中都有看過其出場飾演主角還是主角的朋友,甚至當上光之美少女,然後延伸至今天這時候的《忍者與殺手的同居日常》劇情中叛逃出村的女忍者村首領小黑,可是就算當初的華視版本可以聽日文原聲版,但因為中文翻唱歌與其他因素所產生出來的隔閡,導致現在的台灣觀眾認知中無法把喜多村英梨與真珠美人魚做個連結,然後我會讓當初2005年東森幼幼台的職員們知道這一切的變化,也要讓他們看看這個《忍者與殺手的同居日常》推出時的錄音特輯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